社区康复专业 ——育康养匠才 筑健康基石 赋能健康中国新格局
2025-03-26 21:54:09 来源:图文: 编辑:智慧康养学院 点击:
一、专业概述
社区康复专业是为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专业。社区康复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健康管理、康复推拿技术、康复护理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等专业能力,面向社区康复、健康管理、养老护理员、产后康复师、推拿按摩师等岗位群,提供卫生与健康、保健与管理、社区康复、医疗辅助等康养服务产业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从公共卫生行业趋势看,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总体医疗投入不断增加,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残障人士已达8500万人,其中5000万人有长期的康复需求;另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深,全国上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5亿,其中需要康复服务的约7000多万人;此外,估计至2030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将高达65.7%,其中80%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康复治疗。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康复医疗事业新的理解与认识,康复并列于预防、临床和保健是医疗服务的四大支柱,属于基本医疗的事实不可争辩。庞大的康复需求,需要相应的康复资源建设与供应,同时,更加需要大量的康复人才。本专业可以在康养中心、康复医院、养老机构、健康管理咨询企业等从事康复理疗、产后康复、儿童康复、健康管理等岗位工作。
二、办学特色
紧密围绕社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建设等工作,积极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以突出专业特色为立足之本,加强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本专业特色发展。
三、主干课程
本专业注重职业教育与社区康复专业人才需求的同步性,强调专业针对性、应用实践性与学生可持续发展性的结合,根据行业需求,通过专业调研,掌握该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再根据这些岗位职责、分析,找出胜任这些岗位核心职业技能;最后把这些核心技能分解到具体课程。根据岗位技能可划分为一般素质、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其课程也可划分为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专业核心理论学习、专业拓展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实训,同时结合我校特色,循序渐进的开设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应用课程。
四、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和社会保障行业的健康管理师、养老护理员、产后康复师、推拿按摩师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卫生与健康、保健与管理、社区康复、医疗辅助和智慧健康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社区康复专业将采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调研分析结合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工作内容的难度,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将职业目标渗透在教学各环节中,使专业教育融入大健康行业的发展之中,使得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合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从而培养学生从专业内容目标向能力目标、工作目标到职业目标的提升和实现。
3.核心岗位知识、能力、素质建设要求
五、教学团队建设
到2027年,通过内部培养、学习进修、外部引进等途径,使本专业专任教师稳定在20人左右,优化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重点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聘请具有企业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担任本专业实训教师,能工巧匠型兼职教师稳定在20人,使专兼职“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