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本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广州工业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聚焦产业领域 依托合作载体 稳步推进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行
作者:发布日期:2022-08-15点击数:

摘要:广州工业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依托政校行企等多元合作载体,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实体化建设目标,围绕四大核心产业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创新职教集团“平台+实体+项目”实体化运作模式,推动区域发展建平台、拓路径、成高地,发挥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职教集团;“平台+实体+项目”;实体化运作;服务社会

一、实施背景

(一)区域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特点

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国家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工业交通迅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地区的GDP实现逐年增加。但积累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也在加重,主要是面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依赖度低,合作积极性不高;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科技人才要素的制约,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

(二)职教集团多元合作模式的基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明确指出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需要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目前全国共有1500余个职教集团,在规模建设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由于合作主体的组建理念、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误区,造成多数职教集团运行“集而不团”、工作内容“华而不实”,制约职教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三)集团的组织架构及运行现状

为进一步整合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资源,服务轨道交通类人才培养,实现集约建设,合作共赢,在广州市政府的指导下,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联手130多家政校行企协等单位,建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主动、院校参与的紧密型职教集团,有效实现了校企共建、共享、共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建立产教协同育人的合作办学新机制。

二、主要做法

(一)主要特点

1.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各司其责。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会共同参与,通力合作,针对合作领域里各个项目更好地发挥协同指导、政策引导、监督管理、改革建设、组织实施等各自的职能与作用,推进区域职业院校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

2.校企多方合作育人,各尽其能。集团成员依托合作平台载体承担主体责任,校企、校际、行企间无缝衔接、深化合作,增强合作持续性、多元化,拉近成员距离,集聚校企多方资源,共同推进集团各项合作,突破校企“一对一”合作的局限性。

3.行业组织协调指导,各尽其力。各合作领域的行业协会对上接受政府委托承担具体事务的监督职能,对下作为合作运行的“仲裁机构”,承担第三方协调管理职责,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的困难问题,更好地满足合作各主体的需求。

(二)构建原则

1.权责对等,良性治理。集团各主体的权利与责任落实依附于集团良性治理架构,集团依据治理主体权责对等原则,在明晰集团内部责任分工的同时,建立起权利与利益协调分配机制,实现各方权力、责任、利益内在统一,营造集团稳定、公平、透明的良性治理环境。

2.市场导向,产教融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秉持市场导向原则,以经济利益为纽带,设计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使得各主体突破各方资源与共享体制屏障,依托集团实现利益交叉共享,从而加速教育链和产业链的高度融合,提升集团的发展动力。

3.共建共享,持续发展。集团依据共同治理、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起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使得集团成员的人才、资源、技术、师资等各个要素流通畅顺,促进集团发展产生规模和综合效益。

(三)基本框架

集团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瞄准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创新构建基于相互利益、产权介入与效益分享的治理机制,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需求,对接区域重点支柱、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汇聚装备制造技术、工程监测技术、运行维护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四大技术领域,联合集团成员单位搭建产教融合、产学研、国际合作等平台,共建产业学院、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亚欧高铁合作学院等实体,合作共建轨道交通智慧运维产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轨道交通列车司机技能大师工作室、泰国轨道行业人员培训等项目,创新集团“平台+实体+项目”的多元合作模式,形成集团互融、共建、共享、共赢新生态,稳步推进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扎实服务区域经济常态化发展。

广州工业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实体+项目”运行体系


(四)具体做法

1.健全合作实施机构,规范集团治理结构。健全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与秘书处等集团层面管理组织,修订集团各项制度,细化工作职责,完善日常运行机制和激励评价机制;设立各技术领域的专门委员会,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实训链、信息链、科研成果转化链、就业链等多链衔接的运行机制,有效促进集团成员单位的协同发展。建立由各技术领域的主要负责人,合作各主体成员中的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行业部门有关人员等组成的技术领域的工作组,推进“平台+实体+项目”的建设,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范围。

1)装备制造技术领域:联合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机械研究所等装备制造类单位,开展轨道交通减摩耐磨技术、装备加工制造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成果孵化,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关键设备与部件研制提供支持。

2)工程监测技术领域:联合广州南方高速铁路测量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国际建设分公司、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交通建设类单位,开展轨道交通道路、隧道等工程领域的技术服务与科技创新。

3)运行维护技术领域:联合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铁路企业管理协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运行维护类单位,开展轨道交通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智能维修维护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成果孵化。

4)信息通讯技术领域:联合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电子行业协会等信息通讯类单位,开展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和广东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2.推进合作载体建设,提升集团服务能力。集团聚焦服务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中、下游产业的装备制造、工程基建、维修维护、通讯信息等四大产业,汇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轨道交通运行维护技术、轨道交通信息通讯技术四大领域的行企校协等多方力量,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智库咨询、成果转化为基础,通过知识给予、文化滋养、准则规范和治理路径的逻辑整合形成四个合作领域,构建紧密型职教集团。

1)建设“轨道运维”全产业链人才输送中心。集团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顺应“云、物、大、智”技术融入轨道交通“车、机、供、电、运”智能化升级需求,对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检修维护、运输服务等智慧交通体系建设,组建以“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为龙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和铁道机车专业为骨干、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支撑”的品牌专业群。分别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城轨运营、动车组检修技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组建四个骨干专业群,以此为带动,联合企业共建轨道交通领域51个专业,每年成立各类专业订单班近40个,年均订单培养学生近万名,为轨道交通运维产业链输送高水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共建“产学研用”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平台。联合集团成员以服务轨道交通产业技术转型升级为目标,对接轨道交通中、下游产业的工程监测、装备制造、维修维护、智慧运营四大技术领域,联合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等集团内轨道交通核心企业,按照产学研用平台、研究开发平台、实验测试平台三个层次,共建集技能大师工作室、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于一体的“产学研用”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平台,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共建技术创新平台与团队,推动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与人才支持。

3)打响“一带一路”轨道交通国际合作品牌。集团面向东南亚、非洲和中欧大陆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培训、标准输出、技术服务等工作,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和配套服务支撑。联合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共建亚欧高铁合作学院,打造亚欧高铁合作学院,就人才培养、师资共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四个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对接国家“中国高铁走出去”项目,以轨道交通教育标准输出为导向,培育东南亚职业教育中心,面向东南亚开展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实现中国铁路教学标准对外输出;依托集团高铁技能培训中心多年来打造的培训资源和精品培训项目,拓展面向东南亚、非洲的服务领域,开发国际化培训项目,拓展高铁技能培训中心职能。

3.建立监督指导组织,指导推进合作开展。集团积极争取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指导支持,探索组建区域行业协会牵头,由行业代表性企业的高层次管理人员、技术专家等组成的各技术领域的监督指导专家委员会,制订监督指导专家委员会工作规程,赋予监督指导专家委员会以合作内容、培养岗位、人才方案与技术研发等职责,并确定由监督指导专家委员会行使集团单位各方合作协议履行、教学建设与日常运行的监督指导权,为充分发挥行业部门指导作用建立畅通的工作途径,也为实现人才培养服务行业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三、成果成效

(一)打造产教融合发展高地

集团致力于产教融合平台的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与地方政府、区域产业对接,同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技能型社会建设深度融合,形成实体化的产教利益共同体,搭建多元产教融合高端平台,集团成员通过合作项目协同、沟通、推进,促进人才需求链、科研信息链、员工培训链和资源建设链的有效衔接,校企共建近十家合作办学单位,累计创建近50个技术创新平台、大型校企合作项目近百个、产教融合基地约四百多个,年均产生校企合作直接经济效益近十亿元,其中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集团内多家知名企业累计投入近亿元,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建成集调度指挥、列车驾驶、接发列车于一体的“大三角”多工种、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融实训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综合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高铁、普铁、地铁的多工种联合演练实训平台。该基地立项为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二)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高地

集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创新引领、技术引领和标准引领,深化德技并修、“岗课赛证”融通、“政校行企”协同的培养模式改革,发挥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催生发展,激发活力,合作共赢,探索形成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集团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涌现出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匠洪海洋、武广高铁首席司机龙威,“全国铁路劳动模范”赖泽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志标等,集团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达40人,成为区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重要来源、未来“大国工匠”的成长摇篮。

(三)打造技术创新服务高地

集团成员深入行业、企业了解技术需求,围绕区域重点产业中“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等难题开展攻关,依托大师工作室、重点实验室、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聚焦轨道交通行业企业技术更新迭代,面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维修维护、通讯信息四大技术领域,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转化服务,构建深度融入区域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现建有轨道交通与土木工程安全检测监控应用技术等国家、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培育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检修装备研发创新团队等省、市级创新学术团队近10支。开展特色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转化服务,获“新一代动车组车底智能检测机器人”等专利。近年来,开展“70%低地板有轨电车转向架设计”等生产技术难题100余项,服务收入近三千万元,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