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2025年全国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在中国计量大学西校区正式开赛,来自全球132所高校的81支晋级队伍同台竞技。我校智能制造学院由韩洋祺、胡竞两位老师指导,李思林、陈志涛、伍杭宇、杨代萧、田发银五位同学组成的团队,凭借项目“‘控’智领航,‘撞’见未来安全”的扎实表现,成功斩获高职赛道国家三等奖。
本届大赛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计量大学等联合主办,自4月启动以来,吸引了 5000 余名师生参与,历经区域赛层层筛选,最终浙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精英队伍跻身总决赛。作为高职赛道参赛团队,我校学子严格遵循赛事要求,以10分钟标准应用场景视频为核心参赛作品,通过专业解读与实操演示,充分展现了技术技能人才在标准化领域的应用能力。
“‘控’智领航,‘撞’见未来安全”项目精准对接大赛数字经济标准化推荐主题,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安全管控痛点。团队结合专业所长,针对智能控制设备运行安全、生产流程碰撞风险防控等行业难题,通过走访制造企业调研、查阅百余项行业标准、开展数十次场景模拟,最终构建了一套可落地的标准应用方案。在决赛现场的视频演示环节,团队以清晰的逻辑呈现了标准在设备调试规范、风险预判流程中的实践价值,赢得评审专家认可。
“从区域赛突围到全国获奖,离不开团队的日夜攻坚。”指导老师韩洋祺介绍,备赛期间,团队严格参照高职赛道标准应用能力考核要求,胡竞老师侧重技术参数规范指导,自己则主攻场景设计与逻辑梳理,“仅视频脚本就修改了12 版,每一个实操细节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李思林对此深有感触:“陈志涛负责设备调试实操,伍杭宇专攻标准文本解读,杨代萧和田发银打磨演示动画,正是分工协作让我们在10分钟内高效传递核心价值。”
评审专家组代表、物产中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海洋在赛后点评中指出,本届赛事聚焦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青年学子的创新实践为关键领域发展注入青春动能。我校团队的获奖,正是高职学子将标准化理念融入技术实践的生动体现。智能制造学院负责人表示,学院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深化“以赛促学”模式,持续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标准化技术技能人才。
据悉,本次决赛共产生特等奖2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8项,赛事通过线上图片直播呈现,单日点击量突破26万人次。我校团队的获奖,不仅彰显了智能制造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成效,更激励着更多学子投身标准化事业实践。
